这里只有精品视频,99久热国产精品视频尤物,青青热精品免费线视频观看,日韩AV高清无码一二三区

人民網
人民網>>港澳

粵港的明天:我們都是灣區人(紫荊綻放·真情二十)

本報記者 陳曉星 文/圖
2017年06月30日04:38 |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海外版
小字號

 

 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郭振華對“香江二十年、粵港共輝煌”內地采訪團的廣東記者說:“將來,我們都是灣區人。”

  灣區,即粵港澳大灣區,如果說這還是一個規劃的話,那么,乘著高鐵到香港、開車通過珠港澳大橋到香港馬上就將實現。廣東與香港,地緣相近、人緣相親、語言相通、習俗相類絕非虛言,除了歷史和地理層面的傳統聯結,香港回歸的20年間,粵港在更高的層次上互聯互通、合作雙贏,一日生活圈已經形成。

  

  共飲一江水

  香港淡水奇缺,接近八成淡水來自廣東東江,在東江——深圳供水工程的最后一站深圳水庫堤壩上,記者被展板上幾張上世紀60年代的香港老照片吸引:泛黃的照片上,排著長隊的挑水人;在烈日下拿著盆盆罐罐等著放水的家庭主婦……這樣的畫面讓人觸摸到香港昨日漁村的面貌。前身為東深供水工程的粵港供水公司工作人員介紹,上世紀香港的水荒催生了東深供水工程,從1965年開始,東江水穿山越嶺流入香港,直至今天。

  香港有人認為東江水是買的,東江供水完全是商業行為。但記者在粵港供水公司了解到,從1991起,廣東省先后頒布了13個法規文件保障東江水質,一條江、一個工程有如此嚴苛的法律保障為了什么?東江沿線的河源、惠州、東莞、深圳實行了嚴格的企業準入制度,犧牲了經濟利益,又是為了什么?是因為東江水不僅是“經濟水”,還有廣東人的情義和責任。

  在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,身著工裝的黃振梁向記者介紹當年建設對港供電通道的艱苦:“我們在架好的線上走,高空走線,一點小問題都會發現,大太陽曬著,一不小心就會倒掛在線上,就是要保證線路沒有一點問題。我參與了對港供電建設,20年前,在保供電一線崗位上慶祝香港回歸,很有意義。”現在,南方電網對港供電量占香港用電量的1/4。

  一小時生活圈

  在廣州和深圳,經常聽到的聊天內容是去香港購物、過周末甚至看電影;在記者去采訪時過關的深圳皇崗口岸,有不少香港人拿著公事包或者背著雙肩包,像下班一樣回到香港。粵港兩地來來往往,上學、上班、談生意、過假日,你中有我,難分彼此。

  在香港西九龍高鐵車站建筑工地,香港路政署鐵路拓展處處長陳派明向記者介紹,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工程已完成90%,2018年第三季度可完工。通車后廣州南站到香港48分鐘,虎門到香港33分鐘,深圳北站到香港23分鐘,深圳福田到香港14分鐘,其耗時比內地同城的公交出行時間還短,對沿線城市來說,早起到香港喝早茶并非笑談。

  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建筑工地,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管理處處長李偉彬(上圖,左一)向記者介紹,大橋的香港接線和香港口岸工程將于今年年底完工,具備通車條件。港珠澳大橋連接香港大嶼山、澳門半島和廣東珠海,建成后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,從香港到珠海的車程只需30分鐘,將粵港澳三地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。

  香港與內地的合作,大多落腳廣東或從廣東起步,2007年深圳灣口岸開通,這是全國首個“一地兩檢”的通關口岸;2010年,《粵港合作框架協議》簽署,這是首個省和特別行政區之間的合作協議;2014年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創辦,探索兩地辦學發展模式。

  將“工廠”升級為“市場”

  當高鐵、大橋將粵港變為一小時的距離,粵港的合作與融合也在提速。2017年3月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,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,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,發揮港澳獨特優勢,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。

  香港回歸20周年前夕,接受“香江二十年、粵港共輝煌”內地采訪團采訪的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表示,大灣區有那么多的城市,應該錯位發展,不同城市的優勢資源要整合,資源互補,實現各地的人才、物流、資金流、資訊流對接,合理分工、優勢互補、形成產業群,就能將“世界工廠”升級為“世界市場”。他建議由國家牽頭成立一個統籌發展的委員會,規劃協調大灣區內的產業分工,推動各城市間的合作。

  郭振華提出人才問題,他表示,香港人口老化加速,需要內地人才補充,粵港澳同屬大灣區,應該少些香港、內地間的障礙,因為“我們都是灣區人”。

  大灣區區域內現在已經有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、(廣東)自由貿易試驗區、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合作備忘錄,已經有超過4400家港資企業落戶前海蛇口自貿片區。媲美東京、紐約的粵港澳大灣區,不只是夢想!

(責編:白宇、劉潔妍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