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只有精品视频,99久热国产精品视频尤物,青青热精品免费线视频观看,日韩AV高清无码一二三区

人民網(wǎng)
人民網(wǎng)>>港澳

北上逐夢 一“剪”成名,他是陳可辛口中的“剪片天才”

2017年06月23日11:21 | 來源:央視網(wǎng)
小字號

許宏宇位于北京的辦公室里,公共區(qū)玄關處依次陳列著兩列鑲著框的大海報:《建國大業(yè)》《親愛的》《夏洛特煩惱》《喜歡你》……清一色都是他參與的作品。

剛剛過去的那個春天,入行10余年的許宏宇第一次以導演身份亮相,儼然一副“黑馬”姿態(tài)——處女作《喜歡你》上映兩周即拿下2億元票房。而在此之前,他最為人熟知的身份,是電影剪輯師,一個獨立“執(zhí)剪”的首部電影即是主旋律大片《建國大業(yè)》的80后香港青年。前不久,許宏宇又憑借口碑大盛的《七月與安生》第三次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輯,第二次提名臺灣金馬獎最佳剪輯。

許宏宇(圖片來自網(wǎng)絡)

“他完全是個剪片天才”

2015年的一天,爾冬升導演在微博上發(fā)了數(shù)張合影,配文“相遇在北京”。其中一張合影,5人中有4人都是影迷十分熟悉的面孔:爾冬升、劉偉強、陳嘉上、陳可辛。陳可辛導演轉發(fā)微博:“完全沒約,只是碰到。在坐前面的長頭發(fā)小伙子的公司。都是去找他。小伙子多大的面子啊。”

陳可辛說的“面子很大”的小伙子,就是許宏宇。當時,他正在做爾冬升執(zhí)導的電影《我是路人甲》的后期剪輯。和合影中的幾位導演一樣,許宏宇也是香港北上內(nèi)地發(fā)展的電影人之一。與他有過數(shù)次合作的陳可辛,從來不掩飾對這個年輕人的欣賞,多次公開稱贊他“是個剪片天才”。

前排:許宏宇;后排左起:爾冬升、劉偉強、陳嘉上、陳可辛(圖片來自爾冬升微博)

兩人的第一次合作,源于2007年上映的合拍電影《投名狀》。當時,陳可辛是大名鼎鼎的導演,入行不久的許宏宇則只是五六百個工作人員中的一員,為劇組拍攝紀錄片。因為電影素材很多,剪輯師就叫上許宏宇幫忙。有一場徐靜蕾突然出現(xiàn)在戰(zhàn)壕里的戲,許宏宇剪輯時別出心裁地用上了一個反軸的鏡頭,陳可辛看過之后驚為天人,“怎么有一個小孩那么會剪片?”他當即拍板讓許宏宇加入《投名狀》的剪輯團隊。

至今,許宏宇對結束《投名狀》剪輯工作的那一刻記憶猶新:“眼睛是睜著的,眼淚控制不住地就流了下來。”這是他剪輯生涯的第一部長片,對工作要求極高的他一度連續(xù)七天沒有回家,“實在扛不住了就躺在沙發(fā)上瞇1小時”。這之后,許宏宇成了陳可辛的“御用剪輯師”,幾部片子下來,已是香港金像獎最年輕的最佳剪輯提名者。

電影《投名狀》劇組合影,許宏宇曾為劇組拍攝紀錄片(圖片由受訪者提供)

入行10余年,許宏宇剪輯電影30余部。這其中,既有《七月與安生》《親愛的》這類商業(yè)電影,也有《建國大業(yè)》《建黨偉業(yè)》這樣氣勢恢宏的主旋律大片。

《建國大業(yè)》,是許宏宇獨立“執(zhí)剪”的第一部電影。這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80后青年坦言,當時自己對電影講述的那段歷史并不十分熟悉,起初也有些忐忑,但一動“剪刀”就“興奮”了,“剪輯過程也是一個學習過程。我就按照自己認為對的節(jié)奏和敘事方式去剪,從一剪、二剪到三剪、四剪以至最后完成”。

當時,姜文在電影中客串演出,有一場關鍵的出場戲,導演拍了不少鏡頭,許宏宇卻一“剪刀”把所有特寫幾乎都“咔嚓”掉了,留下一個意味深長的背影遠景。據(jù)韓三平導演“爆料”,這讓戲份本就不多的姜文“心疼得不行”,偏偏又很服氣,直說“這么剪節(jié)奏是對的”。

“剪的時候我也在感受,那時只想看到姜文老師的一個背影,聽到他的聲音。”剪“大腕”戲份從不“手軟”的許宏宇說,“這是我的真實感受,我一定要很誠實地表現(xiàn)。”

許宏宇把剪輯比喻成“用影像編劇”,在他看來,無論何種電影類型,基本的剪輯原則是相通的:“說到底都是在與觀眾互動。”所以,“剪輯房永遠都有奇跡發(fā)生”。許宏宇享受這種驚喜。

“緊跟潮流”北上內(nèi)地

2003年,在香港城市大學學習現(xiàn)代藝術的許宏宇,瘋狂地迷戀上電影。上大學之前,他“連希區(qū)柯克是誰都不知道”,大學期間卻“恨不得把之前十幾年沒看過的電影全都看一遍,一天看好幾部,天天都泡在圖書館”。

中學時期,許宏宇(右)與同學合影。(圖片由受訪者提供)

同年,內(nèi)地與香港簽署CEPA(《內(nèi)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(jīng)貿(mào)關系的安排》)。這項協(xié)議的簽署讓內(nèi)地與香港的合拍片可以享受國產(chǎn)片同等待遇,給當時發(fā)展不盡如人意的香港電影打開了一扇大門。此后,以陳可辛、徐克、爾冬升等為代表的香港電影人大舉北上,帶來了持續(xù)十余年的“合拍潮”。

機緣巧合,大學畢業(yè)后,一心想找一份電影相關工作的許宏宇,也趕上了這一潮流,到內(nèi)地做起了電影。

“第一次到北京,我就覺得很喜歡這個地方,它特別大。”那是2005年前后,一句普通話都不會說的許宏宇加入了中美合拍片《馬可波羅》劇組,擔任副導演。當時劇組在內(nèi)地取景拍攝,工作人員中有不少香港人和美國人,但工作時仍需要用普通話溝通。“我在現(xiàn)場喊‘誰誰誰準備好了’,都沒有人聽得懂。”現(xiàn)在,在內(nèi)地工作、生活了十年的許宏宇,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,反而是“一些粵語詞匯都用得不熟練了”。

2006年,許宏宇在北京完成了第一部聯(lián)合剪輯作品《投名狀》。之后的六七年間,他成了“空中飛人”,香港內(nèi)地兩邊跑,“都不用把衣服從行李箱里搬出來,感覺馬上又要走了”。常常在內(nèi)地一呆就是幾個月,每天重復著在剪輯房和酒店之間兩點一線的生活,許宏宇調侃,“感覺北京的酒店都住遍了”。

2013年,許宏宇剪輯作品《太極俠》上映。圖為許宏宇與影片導演、主演基努·里維斯合影。(圖片由受訪者提供)

那幾年,內(nèi)地大銀幕上不少大片都出自這個年輕的香港剪輯師之手:《趙氏孤兒》《十月圍城》《武俠》《建黨偉業(yè)》……

2013年,許宏宇放棄了在好萊塢發(fā)展的機會,回到國內(nèi),組建了自己的電影公司,主攻電影剪輯。公司藏身北京東五環(huán)邊上的一幢紅磚樓里,經(jīng)常有電影業(yè)“大佬”進進出出,陳可辛等就是這里的常客。

“其實,我和內(nèi)地導演合作得更多。”許宏宇解釋,“我不會刻意去選擇和香港導演合作還是與內(nèi)地導演合作,但確實和內(nèi)地導演合作得更多。”北上內(nèi)地發(fā)展多年,許宏宇已在這里擁有了自己的朋友圈。2015年,他主導剪輯的國產(chǎn)電影《夏洛特煩惱》票房達14.41億元,許宏宇也成為了躋身“10億票房俱樂部”的年輕剪輯師。

轉型 首執(zhí)導筒嶄露頭角

許宏宇北上這些年,中國電影年票房總額從2005年的20億元飆升至2016年的457億元。而在這跌跌撞撞的十余年里,北上的香港電影人也摸索出了一套生存方式,那就是通過與內(nèi)地合拍,充分利用內(nèi)地的資金和市場,同時也讓自己的作品更“接地氣”。

于是,我們看到了兩地間電影文化交流的勃勃生機:2016年華語電影票房前10中,內(nèi)地香港合拍片席位過半,其中《美人魚》以33.9億元拔得頭籌。

許宏宇工作照(圖片由受訪者提供)

“大家都是花很多時間在內(nèi)地,你要了解這個地方,要了解這里的人,你要和這個地方最優(yōu)秀的團隊合作,才能做出好電影。”在許宏宇看來,真誠與否是檢驗電影好壞的首要標準。而如此多的合拍片之所以能取得成功,是因為兩地電影人優(yōu)勢互補,并且認真地對電影創(chuàng)作負責。

這種認真負責的專注態(tài)度,是許宏宇入行以來一直堅守的。就在一個多月前,許宏宇的導演處女作《喜歡你》成功搶灘五一檔,成績同樣亮眼。

“真的有很多東西想表達,終于有機會可以跟觀眾說了,很幸福很幸運。”懷揣電影夢多年的許宏宇,在做了10余年的剪輯師之后,終于過了一把導演癮,他形容這種感覺“很瘋狂”,“像一個被憋在黑屋里10年的人,突然間可以出去亂走,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”。

從剪輯師轉型導演,看似水到渠成,背后卻少不了伯樂的“推波助瀾”。

電影《喜歡你》主創(chuàng)(圖片來自網(wǎng)絡)

在香港電影圈,有一種傳統(tǒng)叫作“傳幫帶”。大批香港導演北上,也將這種文化帶到內(nèi)地,不斷為導演界輸送新鮮血液。許宏宇的伯樂,正是陳可辛。

“他們真的是看著我長大,帶著我入行的。”第一次拍戲,陳可辛不僅親自為許宏宇保駕護航,還拉上老搭檔許月珍一同擔任監(jiān)制。許宏宇對此十分感激,“我第一次做導演,像小孩學走路一樣。有時候,他們不會扶著我,而是讓我自己走,但是當我掉下來的時候,他們永遠都會在那兒,給我一些很重要的意見。”

今天,在華語電影重心整體北移的大背景下,內(nèi)地一年數(shù)百億的市場空間、雄厚的資本與熱情的觀眾,都在吸引著新一代香港電影人。雖然依舊是老面孔唱主調,但以許宏宇為代表的一大批新生力量,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慢慢“冒尖兒”。

“導演的工作很孤獨,但我愿意繼續(xù)走一輩子。”5月10日晚,許宏宇在微博發(fā)表了一篇長文,講述自己拍攝電影處女作的心路歷程。文末,這個82年的大男孩兒這樣向他一直迷戀著的電影表白心跡。(文/蔡純琳)

(責編:覃博雅、王欲然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